翻页   夜间
我要极快书阁 > 我在中唐当皇帝 > 第214章 骤升心腹之职位
 
  皇帝李诵领着一众帝党成员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之时,李宁也精心成立了四海商会,并花重金开办四海钱庄。
  李宁前世没有学过银行会计专业,但并不影响他创办钱庄。实际上,唐朝经济十分繁荣,早在唐玄宗开元初年便已出现银行雏形,称为“柜坊”。
  柜坊是专营钱币兑换、贵重物品存储、借款贷款的机构。它收取一定租金, 作为日常运营费用。商人需取用物品时,凭帖子或信物提取。
  柜坊也不是一蹴而就,突然产生,它是由“邸店”逐渐演变而来的。
  “邸”是指堆放货物的货栈﹐类似仓库。“店”是指沽卖货物的场所,类似商店。
  东晋﹑南朝至唐初时,邸和店多是区分开的,但南朝时已有邸店联称。
  唐初以后,邸店不仅能存放货物,还能提供商人居住, 具有仓库﹑旅舍﹑商店多种性质。
  所以,邸店这种大宗货物交易之地,越来越受欢迎。唐朝经济也得以迅速发展,成就万邦来朝之盛世。
  如今长安城东西二市已有许许多多大型邸店,它们多是贵族、官僚、富商、寺观筹建。
  货物交易途径便捷,也导致交易所用钱币得以大规模流通。所以,能够存储、兑换钱币,甚至借贷钱币的机构:柜坊也随之兴起。
  如今长安城内也有二十余家柜坊,它们背后大多靠着世家大族、勋贵富商。
  李宁所开这个四海钱庄和这些柜房并无不同,甚至连推出的精美纸钱也被认为是取信于众人的表现。
  邸店可售卖一种或几种货物,寻常富贵人家也可经营。但是,经常出入钱币的柜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,只有顶级富豪才能经营。
  李宁名下产业利润惊人,财帛众多,有资格经营柜坊。他在东西市署挂名缴钱之后便能够顺利开张,并没有引起朝廷过多关注。
  纸钱目前也只是一种凭证, 并未流通,成为一种极为便捷的钱币。李宁并未将纸钱用途公之于众, 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。
  目前,皇帝李诵正和帝党成员开始大力整改先帝朝不正之风。先后整治宫市、罢停进献、交好番邦、召回名臣、释放女乐,朝廷面貌焕然一新。
  接下来,帝党一派便开始处置文武百官,接管朝政大事。当然,这种大事不能着急,只能一步一步来。
  三月九日,朝廷首先把藩镇为首的名将升职,稳定边关。
  其中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升为检校太尉;淄青节度使李师古升为检校司空;幽州节度使刘济也升为检校司空;易定节度使张茂昭升为检校司徒
  之所以,先升韦皋、李师古、刘济、张茂昭四人官职,是因为他们都是使相,都身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。
  韦皋大破吐蕃、刘济击败奚族、李师古总领藩镇,这三人早在先帝李适在位时便加封使相。
  张茂昭则是因为和皇帝李诵是亲家,在李诵上位不久之后便成为使相。
  朝廷只给四位使相加封为正一品荣职,难免会有其他人不服。为了防止厚此薄彼,一旬之后的三月十九日,朝廷继续给其它藩镇将领加官进阶。
  其中成德节度使王士真、淮南节度使王锷、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皆加封检校司空。
  成德王士真、魏博田季安两家盘踞河北之地多年, 自领政事, 不尊朝命, 实力雄厚。
  而淮南节度使王锷,曾任岭南节度使,又在杜佑拜相时为淮南副使,功勋卓著,理应加封。
  除此之外,朝廷还加封曾经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  吴少诚虽然在五年前发动叛乱,攻击紧邻,屡屡击败朝廷联军。但是他最终也向大唐臣服。
  如今诸多藩镇均加官进爵,若是少了吴少诚,惹其不快,再次叛乱,难免得不偿失。
  朝廷也不能无视吴少诚曾经叛乱的事实,只好让他兼任使相,略低一等。
  另外,徐州节度也被朝廷赐名武宁军,节度使张愔升为检校工部尚书。
  徐州曾在张建封死后发生动乱,张愔作为张建封之子是被将领扶持上位,能力上略有不足。
  但是徐州节度所辖徐、濠、泗三州是均有运河经过,地理位置极为重要,且能防范淮西。
  河南道汴宋节度早已赐号宣武军,滑郑节度也早已赐号义成军。淮西节度也在贞元十三年(公元797年)赐号彰义军,陈许节度也去年赐号忠武军。唯有徐州节度尚没有军号,所以,朝廷才会赐予军号,显示荣宠。
  朝廷在加封各地藩镇,稳固统治的同一天,也向朝中宰相下手了。
  其中,吏部尚书贾耽升为检校司空;门下侍郎郑珣瑜兼任吏部尚书,中书侍郎高郢担任刑部尚书,而尚书左丞韦执谊升为了中书侍郎。
  老宰相贾耽不再兼领吏部尚书,改由门下侍郎郑珣瑜兼任。而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侍郎高郢也改任刑部尚书,韦执谊得以接替其职。
  贾耽这位任职十二年的宰相,既不任中书省、也不管门下省,只兼领吏部,也被罢去,成为没有任何实权的宰相,空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。
  中书侍郎高郢刚直强硬,屡次和帝党争辩,颇为不容,所以才被皇帝李诵调为刑部尚书。
  高郢所领刑部尚书一职,朝中本来就无人担任。刑部只是由淮南节度使王锷领检校刑部尚书,刑部侍郎郑云逵处理庶务。高郢和贾耽一样,可以说是被皇帝李诵变相削权。
  唐朝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中,中书省负责决策,发布各种诏书,佐天子而执大政,总判省事,可以说是朝中最重要的部门。
  李诵在中书省并无心腹,他趁机让韦执谊总领整个中书省,以便安插人手,进一步瓦解先帝李适之势力,
  门下侍郎郑珣瑜既掌门下省,又领尚书省之首:吏部,看似是此次改官的赢家,其实不然。
  门下省早就被李诵渐渐掌控,第二人左散骑常侍王伾、给事中归登均是李诵信任之人。
  而吏部还有吏部侍郎赵宗儒,郑珣瑜未必能独掌大权。赵宗儒既是前任宰相,又在东宫任职六年,深得李诵信任。
  虽然郑珣瑜和李宁恩师赵宗儒关系不错,但吏部涉及官员任免之大权,皇帝李诵肯定会插手。
  此次宰相改官,高郢和贾耽被削权,中书省、门下省全归皇帝李诵管控。
  自此之后,李诵骤然提升韩泰、韩晔、陈谏、程异、柳宗元、刘禹锡等心腹之人,无人掣肘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