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我要极快书阁 > 三国:我要一步一步,成为最高 > 第40章 索要钱粮,出兵
 
峭王听闻东莱富庶,眼红的杀过来。
李轩收到锦衣卫的情报,即刻召集戏志才和李明、王彪开会。
明确了乌桓峭王正进兵而来,他当即吩咐:“李郡丞,你负责留守东莱郡,主持日常事务。”
“若有生事动乱者,格杀勿论!”
李明起身道:“属下领命!”
“子诚,你通知徐统领和太史统领,乌桓来袭,让他们戒备!”
“乌桓渡过黄河,水师可以提前出发,可通过黄河,插入敌军后方!”
“按照乌桓的劫掠速度,不会太快,就怕他们路上不耽搁,直奔东莱郡来,因此我们要即刻出征。”
刻不容缓间,有人来报。
“报!”
“主公,刺史有使者到,带来了刺史的求援奏章!”
“快快有请!”
李轩与戏志才几人对视一下,皆知道乌桓这样搞,刺史焦和肯定急了。
“子诚,你下去通知各部准备,我与志才、郡丞会见使者再说。”
王彪一礼,而后退了下去。
很快,使者进来,见礼之后,他拿出焦和亲笔书信。
“李太守,青州急报,张纯这个反贼派乌桓大军南下攻城掠地,寇掠诸郡,还请您发兵救救刺史大人,救救青州百姓!”
李轩看过后,递给戏志才他们。
“使者别着急,慢慢说,乌桓大军行进到何处?大军人数几何?骑兵又有多少?”
使者急忙吐露出:“乌桓大军几万,骑兵浩荡!”
“从冀州清河郡下来,已经过了平原,正在向北海进发,十万火急!”
多少兵马都不知道,也不派斥候探查,战场如此儿戏!
但想到刺史是焦和,随即释然。
李轩挑了挑眉,看向戏志才,“志才,如今局势,你认为怎么办?”
“主公,贼兵势大,东莱又缺兵少将,粮草不足,武器装备落后,这如何面对乌桓精锐铁骑?”
“有心无力!”
戏志才一番说辞,摊开双手非常无奈,那是把东莱郡说得很边郡之地一样,穷困潦倒。
李轩点点头赞同,“使者,我想出兵救青州,可是这后勤严重不足。”
“俗话说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?”
使者听了两人一唱一和,身体微微颤抖,他强忍着臭骂李轩无耻的冲动。
“东莱郡富庶,天下人皆知,如何会缺少粮草和武器?”
郡丞李明接力道:“使者,您有所不知,东莱郡确实做了点生意,但是钱粮全填进流民的窟窿里。”
“百万流民啊!这需要多少钱粮供给,使者该明白吧?”
“太守仁义,把所得全部捐给百姓,我们日子过得紧巴巴,全指望刺史拨款!”
“唉!”使者轻叹一声。
“也罢,情况紧急,刺史能应允数量,五万担粮草,士兵一应武器,我回去让刺史立马拨付。”
“现在请李太守立刻发兵,相助刺史对抗乌桓!”
李轩眨眨眼,“五万担粮草,似乎不太够。”
“你......莫要讹诈!”
戏志才安慰道:“使者莫动怒!”
“主要是我们太守喜欢马匹,郡内还有一支骑兵,人吃马嚼,上了战场,恐怕马匹饿肚子跑不动。”
“若是因为这个原因,致使战事不利,我们岂不是罪人?”
还没打,这就罪人?
使者咬着牙忍道:“六万担,不能再多了,否则刺史也出不了。”
李轩微微咧嘴说道:“我们先签个契约,万一刺史不认,我还能拿着契约去找刺史要。”
戏志才顺带解释:“主要是主公仁义,此前行商被骗好几次,钱货两空,这才注重契约精神,字据为证,双方清清楚楚。”
使者:“......”
我日!
最终他还是以刺史的名义,写下字据,互相签字画押,盖上大印。
“现!在!可!以!发!兵!了!吗?”
“使者稍等一夜,明日早上发兵!”
李轩遣散众人,各自回去做准备。
第二天清晨。
李轩穿上黑色的铠甲,拿上乌黑的陨铁长枪,还有他心爱的手枪。
带上几十发子弹,送给乌桓大将!
蔡琰站在旁边,帮忙整理铠甲、服饰,衣冠,弄得整齐干净。
“妾身在家等夫君回来!”蔡琰知道李轩要出征,哽咽着说道。
泪眼已潸然,婆娑凝望李轩。
李轩想到李清照-蝶恋花,便念道。
“泪湿罗衣脂粉满。四叠阳关,唱到千千遍。人道山长山又断。萧萧微雨闻孤馆。惜别伤离方寸乱。忘了临行,酒盏深和浅。好把音书凭过雁。东莱不似蓬莱远。”
“琰儿,为夫此去,必定凯旋!”
与蔡琰告别,他大步流星踏出家门。
骑上马时,为手中的陨铁长枪命名:破虏枪。
再度与戏志才、黄忠、典韦、一千护卫队汇合。
但是使者傻眼了,付出那么多东西,就派一千人。
“李太守,这就是您的军队?”
李轩微微摇头,“不是,我派他们出去剿灭郡内黄巾,昨日下午已经通知他们,前往东来郡边境等候,我们直接过去便可。”
呼!
使者松了口气,好悬没被李轩几人玩死,也被气死。
他们缓缓出城,百姓们一路相送。
“天下真乱啊!还是咱们东莱郡好,没啥事发生。”
“你忘了黄巾军,这回连北方乌桓也来插一手!”
“乌桓、匈奴蛮子,太气人了,冬季没有粮食就南下,真希望大汉出一位大将,我们没有马匹,牛羊肉吃,也带大军北上。”
“太守大人要去打乌桓异族,希望他们凯旋归来!”
“......”
蔡琰和几个侍女、护卫,一路相送,登上城门,目光直到看不清李轩,才恋恋不舍地回神。
“夫君,一路平安!”
“夫人放心,公子吉人自有天相,肯定会平安无事!”
“......”
李轩带兵出征时,蔡邕和华歆几位名士停下授课,站在一处高楼上,望着李轩出征,讨论这次征讨乌桓事宜。
“张纯、张举叛乱,乌桓寇掠,西北凉州沦陷......”
“天下已显乱象,希望李太守大胜乌桓,得胜归来!”
说罢,最终化为一声叹息!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